陈文令 官方网站

http://chenwenling.zxart.cn/

陈文令

陈文令

粉丝:304910

作品总数:11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陈文令,1969年生于中国福建泉州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中国北京,职业艺术家曾先后参加“上海双年展” “韩国釜山双年展” “西班牙塞维利亚双年展”等国际展。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进入幻境——读陈文令2012新作有感

    熟悉陈文令的人都知道,他总是给人以热情、幽默、风趣、思辨的印象,聊天讲故事深入浅出,无论生活还是创作中,不管现实环境如何,尤其在如今艺术市场低迷的现状下,也不曾见到陈文令的创作有任何的懈怠。而他的作品如红色记忆、物神、中国风景系列等也因为个性鲜明、充满张力的造型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的“紧急出口”展览以及“悬案”展览,又分别以社会事件和个人事件为背景,将文学性、戏剧性、批判性融入自身创作中,尤其在展览中,更加注重现场感,将雕塑与周围的展示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塑-装置作品(1)。陈文令以其旺盛的创作力和对自身不断的突破、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无疑是现如今中国当代艺术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此次他的新作除了延续“中国风景”系列的语言和风格,更是将作品的公共性和作品与内外空间的互动关系融入其中。这将是阅读陈文令新作的关键。其实,陈文令作品很早就注重对公共空间的利用,比如早期的小红人系列就是因为被放置在厦门的海边去展示而获得了广泛、轰动的社会关注,作品被错置在非专业展示空间,观众在蓝天、碧海、沙滩、绿草丛中,甚至是小木船上跟作品“亲密接触”,更容易使人感受到其作品的纯粹感和力量感。如果说“小红人”时期陈文令对公共性的思考是偶然的、后知后觉的,那现在的新作则是主动地,将公共空间纳入到整个作品中来,如今已经成为观看、阅读陈文令作品的重要切入点。

    在“紧急出口”和“悬案”两个展览中,我们已经很难用“雕塑”来介绍陈文令的作品,因为他用了装置的布展方式,更加注重作品与空间的整体关系,作品悬置在观众头顶,改变了其作品以往的观看方式,这无疑从视觉上给观众以更多的冲击力和想象力。而此次新作,无论从作品的整体视觉上看,还是作品本身的内外空间关系看,都比以前更加复杂,更加多义,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新作如《超验的方舟》《城市公牛》《葫芦厅》等体量较大,人可以从下面自由穿行,造型上延续《中国风景》系列,即艺术家在将现实事物重新演绎、变形后,呈现了一个个变异的、超现实的景象。较之前的风景系列,我个人认为新作更加给人一种扭曲感、异化感,尤其作品中那些像触角一样的线条显得倔强、坚硬。在此,需要提及的是,陈文令大学专攻的是国画,后来转做雕塑,所以在其的作品中,我们常会看到他对水墨语言的形式运用和对传统水墨线条的转化。作品依然沿用不锈钢材质,通过抛光、打磨形成光滑的镜面,工业化技术和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在艺术家的创造中杂糅一起,给人一种冷静的疏离感。陈文令或许有很多质疑,但是从来没有给出一个答案,而是将这个世界给人的错觉、幻觉呈现了出来。这些作品虽然在材质上和题材上跟之前的一件作品《你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有很大不同,而所要传达的根本观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我们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艺术家创作的也可能不是真实的,艺术家仅仅在传达世界物象背后的种种文化困境或者人自身的困境、抑或艺术家个体的困惑。我们都知道,现代人的困境多是人类自身欲望的产物,我们改造世界,而被改造的世界又反作用于我们,我们长期处于一种悖论情境中,欲望的实现是双向作用。

    重视作品本身的内外空间关系是这次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对外在空间的考虑,除了先前对室内展厅空间的思考,这次有几件作品是为了户外公共空间而创作的,比如《城市公牛》《葫芦厅》《漂流欲室》等。这几件作品在创作之初都有确定的、具体的、特殊的公共空间,当我们谈到公共空间的时候,必然谈的是人群聚集的公共空间,所以艺术家创作这样的雕塑必然想到空间和人两个因素。以《漂流欲室》来谈,这是应某大学邀请而作,艺术家审视当地环境后,决定要做一个可以漂流的作品放置在学校的水池中,莲花瓣中蹲着一个裸体的小孩,漂浮在水面上,这个作品轻易地就将现代人的困惑象征错置在自然环境中,更重要的是它一直在运动,或许是风吹动或许是人推动,它一直浮动着,犹如我们现在的人,置身现代文明中,在自身欲望和外力的驱使下不断地变换着位置、目的,这一切在陈文令看来都是虚幻的、不确定的,而在这样的幻境下,如何才能生存地更好,需要每个人去独自回答,整个作品给人以沉思,这无疑是艺术家很好地把握了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由此想到中国目前的公共雕塑作品多数糟糕至极,不是把技法拙劣的雕塑随意放置公共空间,就是完全不顾及作品与空间的关系,而制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往往把这些当做“行活”,很少有人去认真创作。要做好任何一件作品都需要一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它是你的,不是别人的,它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空间、人互动共生的。从这个角度说,陈文令的新作给其他公共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新参照和新思考。

    除了外在空间,陈文令新作更加关注起作品内部的空间结构。我们会看到《超验方舟》的方舟上有各种现成品的小动物模型,这是艺术家从世界各地买来的,这些小动物某种意义上隐喻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依存关系。由此,我们也看到陈文令习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和获得素材。新作中另外一件作品《幻界》对作品内部空间的完美利用,依赖于被抛光的不锈钢凹形镜面,作品中盘腿静坐的人物也是不锈钢材料,在外界光线的照射下,作品给人一种眩晕的视觉效果,观众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都仿佛进入幻境中。此作品借助不锈钢的材料效果所营造的视觉感,也随着观众观看角度、周围颜色的变化而产生色域的变化,更加剧了人物在那个狭小空间中的戏剧性。如果说“幻境”是我们感知到的世界面貌,而整个作品在展览时候又被悬置空中,更让人感觉整个幻境本身也是充满不确定性,静坐的人跟这幻境以及不确定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增加了作品的张力。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物欲横流,以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信息,电子科技对人生活的牵制,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现实生活本身就是超现实的,一切都是快餐化,我们似乎没有了回忆,只有永无休止的向前,这种生活形态如同进入幻境一样,某种意义上说,陈文令的作品也是对这种生活现状直接或间接的再现和隐喻。我们生活在人类自造的幻境中,而在这种幻境中,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周遭的环境,看待自然、社会,这是现代社会给我们的新困惑,同时也是新的挑战。陈文令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超现实感,更重要的是带观众进入他所营造的新幻境,启发我们再次反观自身,每个人都是幻境中的一份子。或许我们像《幻界》中那个静坐的人一样,在眩晕的现代文明中能淡定、安然自得,而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奢求,同时也是一种矛盾——我们在人造的环境中寻找自然,这又是何其的不现实。

    艺术家往往只提供问题,不会给与答案,换句话说,任何人都不能给与另一个人答案。陈文令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对现代社会的诸多思考和质疑,并且其作品给与观众很大的开放性和参与性。在陈文令作品中,这种开放性包括主题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观看的开放性,参与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得他的作品很容易与公共空间进行互动,与观众进行互动,使得作品本身成为了整个空间场景的一部分,更增加了作品的现场感。另外,这种开放性并非仅仅是陈文令创作上的方法论,也是他平时为人处世的方法论,他经常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声音,并迅速地转为为自身发展的给养。我想这也是陈文令作品持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短文必然无法详尽地论述陈文令这些年作品的诸多变化和细节,更何况艺术家持续不停创作步伐,更是让我们充满期待。从小红人系列到现在,每一次都有新的关注点,题材上的变化,主题上的演变,多样化的语言和手法形成了他特有的作品面貌。当然,如果说他的作品一直以来有内在的统一性,那就是他对客观现实的思考,始终是清晰地呈现了陈文令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主体性思考。

(1) 引自黄笃先生撰写的《陈文令:“紧急出口”在哪里》

夏彦国

2012-8-26日于望京

fre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how to spy a cell phon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free